井然有序的反义词有:一塌糊涂,一窝蜂,乌七八糟,乱七八糟,乱七八遭,拉拉杂杂,杂乱无章,杯盘狼藉,横三顺四,污七八糟,狼奔豕突,错综复杂,颠三倒四,井然有序[jǐng rán yǒu xù]的解释:井然:整整齐齐的样子。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出自: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 1 一塌糊涂 】
【拼音】
yī tā hú tú
【解释】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
【 2 一窝蜂 】
【拼音】
yī wō fēng
【解释】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那些小妖,就是一窝蜂,齐齐拥上。”
【 3 乌七八糟 】
【拼音】
wū qī bā zāo
【解释】
肮脏污秽;十分糟糕。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 四十糟中》:“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 4 乱七八糟 】
【拼音】
luàn qī bā zāo
【解释】
形容乱糟糟的样子;毫无条理或秩序。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 5 乱七八遭 】
【拼音】
luàn qī bā zāo
【解释】
见“乱七八糟”。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胡涂始》:“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遭。”
【 6 拉拉杂杂 】
【拼音】
lā lā zá zá
【解释】
杂乱无条理。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1回:“但耳朵边已拉拉杂杂爆得怪响,倒像放几千万炮章一般,头上火星乱打下来。”
【 7 杂乱无章 】
【拼音】
zá luàn wú zhāng
【解释】
杂乱:多而乱;无章:没有条理。混乱而没有条理。
【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 8 杯盘狼藉 】
【拼音】
bēi pán láng jí
【解释】
狼藉: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杂乱不堪。形容喝酒吃饭快要完了的时候或吃完以后;桌上的杯子、盘子、碗筷等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 9 横三顺四 】
【拼音】
héng sān shùn sì
【解释】
见“横三竖四”。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办公室的床上、桌子上、地上,横三顺四地睡着人。”
【 10 污七八糟 】
【拼音】
wū qī bā zāo
【解释】
形容十分杂乱。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 11 狼奔豕突 】
【拼音】
láng bēn shǐ tū
【解释】
豕:猪。像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冲撞。比喻成群的坏人到处乱闯;任意搔扰;或敌人仓皇逃跑。
【出处】
清 归庄《击筑余音 重调》:“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 12 错综复杂 】
【拼音】
cuò zōng fù zá
【解释】
错:交叉;交错;综:合在一起;错综:纵横交叉。交错综合;重复杂乱。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出处】
《周易 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 13 颠三倒四 】
【拼音】
diān sān dǎo sì
【解释】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一丝不乱 井井有序 井井有条 井井有理 井然有条 层次分明 整整齐齐 整齐划一 有条不紊 有条有理 杂乱无章 鱼贯而入
井 然 有 序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fyc/174304625227096.html
上一篇:长机的反义词
下一篇:精神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