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不讳的反义词


直言不讳的反义词

直言不讳的反义词有:人云亦云吞吞吐吐射影含沙打小报告打边鼓指桑骂槐旁指曲谕旁敲侧击曲意逢迎秘而不宣秘而不泄秘而不露讳莫如深话中有话话里有话轻敲缓击遮三瞒四钳口吞舌钳口结舌闪烁其词闪烁其辞隐晦曲折隐约其辞,直言不讳[zhí yán bù huì]的解释:直率地讲话;毫不隐讳(讳:忌讳;隐讳)。出自:《晋书 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直言不讳的反义词详解

1 人云亦云

【拼音】

rén yún yì yún

【解释】

云:说。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

【出处】

金 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2 吞吞吐吐

【拼音】

tūn tūn tǔ tǔ

【解释】

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3 射影含沙

【拼音】

shè yǐng hán shā

【解释】

相传江南水中有毒虫名蜮,人在岸上,影见水中,即以气为矢,或含沙以射人。及着皮肌,其疮如疥,中影者亦病。后因称阴谋中伤他人为“射影含沙”。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七卷:“输金获兔,犹属幸事,祸人转以福人,射影含沙,徒劳心计。”

4 打小报告

【拼音】

dǎ xiǎo bào gào

【解释】

暗地里向领导反映别人问题

【出处】

梁实秋《槐园梦忆》:“这时候有人向香山慈幼院的院长打小报告:‘程季淑不久要结婚了,下半年的聘书最好不要发给她。’”

5 打边鼓

【拼音】

dǎ biān gǔ

【解释】

指从旁鼓吹、协助。

【出处】

鲁迅《集外集 序言》:“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

6 指桑骂槐

【拼音】

zhǐ sāng mà huái

【解释】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骂乙。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7 旁指曲谕

【拼音】

páng zhǐ qǔ yù

【解释】

从侧面委婉启发晓谕。

【出处】

宋·王禹偁《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知属吏过失,未尝面言,必因公宴引数十年前事,曰某人尝为某过得某罪,旁指曲谕,微警戒之。”

8 旁敲侧击

【拼音】

páng qiāo cè jī

【解释】

侧:旁边;击:敲打。在旁边敲打。比喻说话作文隐晦曲折;不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9 曲意逢迎

【拼音】

qū yì féng yíng

【解释】

违背自己心意讨好别人。

【出处】

宋 叶绍翁《四朝见闻录》:“如用兵之茉,不惟不能沮止,乃从而附合,曲意逢迎,贻害生民,恬不知恤。”

10 秘而不宣

【拼音】

mì ér bù xuān

【解释】

秘:不公开的;引申为隐匿;不能让别人知道;宣:公开。把知道的消息、情况隐秘起来;不告诉别人。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吕蒙传》:“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11 秘而不泄

【拼音】

mì ér bù xiè

【解释】

泄:泄漏。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9卷:“上仙真经秘而不泄者,为此字母之法,恐凡愚之心见知也。”

12 秘而不露

【拼音】

mì ér bù lù

【解释】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13 讳莫如深

【拼音】

huì mò rú shēn

【解释】

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原指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言。后比喻隐瞒得非常严;唯恐别人知道。

【出处】

《穀梁传 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14 话中有话

【拼音】

huà zhōng yǒu huà

【解释】

指说话里面还暗含着别的意思。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邢夫人等听了话中有话,不想到自己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

15 话里有话

【拼音】

huà lǐ yǒu huà

【解释】

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那知他二人这话,却是机带双敲,话里有话!”

16 轻敲缓击

【拼音】

qīng qiāo huǎn jī

【解释】

比喻婉转地表达意思和说明问题。

【出处】

清·陶贞怀《天雨花》第21回:“且待四个宫人到,轻敲缓击试他们。”

17 遮三瞒四

【拼音】

zhē sān mán sì

【解释】

谓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昨夜怎么他两个一同出来,你且告诉了我,我自有主意,可不要遮三瞒四的。”

18 钳口吞舌

【拼音】

qián kǒu tūn shé

【解释】

犹言闭口不言。

【出处】

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若使下官事非其虚,罪得其实,亦当钳口吞舌,伏匕首以殒身。”

19 钳口结舌

【拼音】

qián kǒu jié shé

【解释】

钳口:嘴巴张不开;结舌:舌头转不动。形容紧闭嘴巴;不敢说话。

【出处】

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

20 闪烁其词

【拼音】

shǎn shuò qí cí

【解释】

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21 闪烁其辞

【拼音】

shǎn shuò qí cí

【解释】

闪烁:光线忽明忽暗、摇动不定。比喻说话躲躲闪闪。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22 隐晦曲折

【拼音】

yǐn huì qū zhé

【解释】

意思含糊晦涩;转弯抹角。常指说话或写文章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思想。隐晦:不明显;曲折:转弯抹角。

【出处】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可以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

23 隐约其辞

【拼音】

yǐn yuē qí cí

【解释】

隐约:时隐时现;辞:言辞;说话。说话隐隐约约;躲躲闪闪;不明确;不清楚。

【出处】

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 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会城卒岁,无功为亲者讳,故隐约其辞不尽也。”

直言不讳的近义词

仗义执言 侃侃谔谔 出言无忌 合盘托出 和盘托出 开门见山 心直口快 指名道姓 指天画地 无庸讳言 昌言无忌 正言不讳 正谏不讳 毫不讳言 畅所欲言 百无禁忌 直截了当 直抒己见 直来直去 直言无隐

“直言不讳”单字解释

直 言 不 讳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fyc/174074820923260.html

上一篇:三番五次的反义词

下一篇:知恩必报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