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口如瓶的近义词有:一诺千金,三缄其口,噤若寒蝉,守瓶缄口,张口结舌,沉默寡言,秘而不宣,缄口不言,缄口如瓶,缄舌闭口,言必有据,讳莫如深,避而不谈,默不作声,默默无言,守口如瓶[shǒu kǒu rú píng]的解释: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出自:唐 道世《诸经要集 择交部 惩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 1 一诺千金 】
【拼音】
yī nuò qiān jīn
【解释】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2 三缄其口 】
【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解释】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出处】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3 噤若寒蝉 】
【拼音】
jìn ruò hán chán
【解释】
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4 守瓶缄口 】
【拼音】
shǒu píng jiān kǒu
【解释】
犹言守口如瓶。谓闭口不言。
【出处】
清·李渔《怜香伴·鞅望》:“你把姻缘簿徼,你把相思帐销,我从今守瓶缄口,免被人嘲。”
【 5 张口结舌 】
【拼音】
zhāng kǒu jié shé
【解释】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 6 沉默寡言 】
【拼音】
chén mò guǎ yán
【解释】
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
【出处】
《新唐书 梁崇义传》:“后为羽林射生,事来瑱,沉默寡言。”
【 7 秘而不宣 】
【拼音】
mì ér bù xuān
【解释】
秘:不公开的;引申为隐匿;不能让别人知道;宣:公开。把知道的消息、情况隐秘起来;不告诉别人。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吕蒙传》:“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 8 缄口不言 】
【拼音】
jiān kǒu bù yán
【解释】
缄:封闭;言:说话。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出处】
《明史 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 9 缄口如瓶 】
【拼音】
jiān kǒu rú píng
【解释】
缄口:闭口不言。指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无名氏》:“想你掩耳偷铃,为你缄口如瓶。”
【 10 缄舌闭口 】
【拼音】
jiān shé bì kǒu
【解释】
缄舌: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
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看别人眼铺眉,笑自己的缄舌闭口。”
【 11 言必有据 】
【拼音】
yán bì yǒu jù
【解释】
言:说话;说的话;据:依据;根据。说话必定有依据。
【出处】
鲁迅《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 12 讳莫如深 】
【拼音】
huì mò rú shēn
【解释】
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原指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言。后比喻隐瞒得非常严;唯恐别人知道。
【出处】
《穀梁传 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 13 避而不谈 】
【拼音】
bì ér bù tán
【解释】
有意回避;不去谈论。
【出处】
徐迟《一九五六年序言》:“尖锐的矛盾,避而不谈,或加水冲淡了。”
【 14 默不作声 】
【拼音】
mò bù zuò shēng
【解释】
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默不作声
【出处】
朱自清《不知道》:“固然他有时也可以‘默不作声’,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
【 15 默默无言 】
【拼音】
mò mò wú yán
【解释】
默默:不出声。不声不响,闭口无言。默默无言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忧的我神思竭,默默无言;愁的我魂胆丧,兢兢打战。”
信口开河 冲口而出 口若悬河 喋喋不休 夸夸其谈 物议沸腾 脱口而出 说东道西 说长道短 走漏风声 通风报信
守 口 如 瓶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jyc/175367401934892.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