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衷共济的近义词有:分庭抗礼,合衷共济,同室操戈,同心共济,同心协力,同心合力,同心同德,同气连枝,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团结一心,通力合作,风雨同舟,齐心协力,和衷共济[hé zhōng gòng jì]的解释:衷:内心;济:渡水。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出自:《尚书 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 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 1 分庭抗礼 】
【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解释】
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出处】
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 2 合衷共济 】
【拼音】
hé zhōng gòng jì
【解释】
犹言同心协力。
【出处】
谢彬《民国政党史》第四节:“进步党亦感两党提携之必要,故遇事胥能合衷共济。”
【 3 同室操戈 】
【拼音】
tóng shì cāo gē
【解释】
自家人动刀枪。泛指内部相争。操:拿;戈:古代的一种兵器。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 4 同心共济 】
【拼音】
tóng xīn gòng jì
【解释】
亦作“同心协济”。谓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出处】
宋·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共济。”
【 5 同心协力 】
【拼音】
tóng xīn xié lì
【解释】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出处】
《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 6 同心合力 】
【拼音】
tóng xīn hé lì
【解释】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同气连枝
【出处】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7 同心同德 】
【拼音】
tóng xīn tóng dé
【解释】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出处】
《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8 同气连枝 】
【拼音】
tóng qì lián zhī
【解释】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出处】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 9 同甘共苦 】
【拼音】
tóng gān gòng kǔ
【解释】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 10 同舟共济 】
【拼音】
tóng zhōu gòng jì
【解释】
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11 通力合作 】
【拼音】
tōng lì hé zuò
【解释】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联合。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盍彻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
【 12 风雨同舟 】
【拼音】
fēng yǔ tóng zhōu
【解释】
舟:船。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处】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13 齐心协力 】
【拼音】
qí xīn xié lì
【解释】
协力:合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出处】
《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分庭抗礼 离心离德 离群索居 落落寡合 貌合神离 鹿死谁手
和 衷 共 济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jyc/174221084726534.html
上一篇:和谐的近义词_和谐的同义词
下一篇:核查的近义词_核查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