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一帜的近义词有:别具一格,别树一帜,匠心独运,异军突起,标新立异,独具匠心,独竖一帜,独辟蹊径,自成一家,自我作古,自树一帜,独树一帜[dú shù yī zhì]的解释: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风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门户。出自:清 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 1 别具一格 】
【拼音】
bié jù yī gé
【解释】
格:格式;风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形容别致、新颖;与众不同的样子、风度等。
【出处】
清 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 2 别树一帜 】
【拼音】
bié shù yī zhì
【解释】
别:另外;树:建立。另外立起一面旗帜。比喻开创新路另成一家。
【出处】
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中国士人,又有一种岸然道貌,根器特异,别树一帜,以号于众者。”
【 3 匠心独运 】
【拼音】
jiàng xīn dú yùn
【解释】
运:运用;形容构思独创;匠心:能工巧匠的构思;泛指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作品等构思独特、精巧。
【出处】
唐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 4 异军突起 】
【拼音】
yì jūn tū qǐ
【解释】
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兴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 5 标新立异 】
【拼音】
biāo xīn lì yì
【解释】
标:揭举;立:树立。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见解和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 6 独具匠心 】
【拼音】
dú jù jiàng xīn
【解释】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特的巧妙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
【出处】
唐 张佑《题王右丞山水障》:“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 7 独竖一帜 】
【拼音】
dú shù yī zhì
【解释】
同“独树一帜”。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竖一帜者,正为不袭盛唐窠臼也。”
【 8 独辟蹊径 】
【拼音】
dú pì xī jìng
【解释】
辟:开辟;蹊径:小路。独自开创一条新路。比喻独创新的方法或风格。
【出处】
清 叶燮《原诗 外篇上》:“抹倒体裁、声调、气象、格力诸说,独辟蹊径,而栩栩然自是也。”
【 9 自成一家 】
【拼音】
zì chéng yī jiā
【解释】
在某种学术、艺术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体系和风格。也作“自出一家”。
【出处】
唐 刘知几《史通 载言》:“又诗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风雅比兴,非三传所取。”
【 10 自我作古 】
【拼音】
zì wǒ zuò gǔ
【解释】
由自己创始;不效法前人(作古:创始;创新)。指有所创新。
【出处】
《唐大诏令集 贞观五年封建功臣诏》:“自我作古,未必专依前典。”
【 11 自树一帜 】
【拼音】
zì shù yī zhì
【解释】
比喻单独建立一种风格、体制、派别或力量等。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率皆攻排诋呵,自树一帜,殊可笑也。”
亦步亦趋 依样画葫芦 奉行故事 如出一辙 如法炮制 旅进旅退 蹈常袭故 述而不作 随大流
独 树 一 帜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jyc/174074892824645.html
上一篇:专断的近义词_专断的同义词
下一篇:梗塞的近义词_梗塞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