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师动众的近义词有:兴兵动众,劳民动众,大动干戈,大张声势,大张旗鼓,惊师动众,穷兵黩武,行军动众,行师动众,调兵遣将,起兵动众,鸠工庀材,黩武穷兵,兴师动众[xīng shī dòng zhòng]的解释: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兴、动:发动;众:指大队人马。出自:《吴子 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 1 兴兵动众 】
【拼音】
xīng bīng dòng zhòng
【解释】
同“兴师动众”。
【出处】
汉·张竦《为刘嘉作奏称莽功德》:“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2 劳民动众 】
【拼音】
láo mín dòng zhòng
【解释】
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
【出处】
《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纪年之挽粟飞刍,继日而劳民动众,常烦漕运,不给供须。”
【 3 大动干戈 】
【拼音】
dà dòng gān gē
【解释】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4 大张声势 】
【拼音】
dà zhāng shēng shì
【解释】
大造声势,扩大影响。
【出处】
《宋史·李师中传》:“今修筑必广发兵,大张声势。”
【 5 大张旗鼓 】
【拼音】
dà zhāng qí gǔ
【解释】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出处】
清 张春帆《宦海》:“李参戎带着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
【 6 惊师动众 】
【拼音】
jīng shī dòng zhòng
【解释】
比喻惊动很多人来做一件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只怕燕窝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 7 穷兵黩武 】
【拼音】
qióng bīng dú wǔ
【解释】
穷:用尽;竭尽。黩:任意;轻率。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出处】
三国 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所戒。”
【 8 行军动众 】
【拼音】
xíng jūn dòng zhòng
【解释】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
【 9 行师动众 】
【拼音】
xíng shī dòng zhòng
【解释】
谓指挥大军作战。
【出处】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癸丑,葬高平陵”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 10 调兵遣将 】
【拼音】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解释】
调动军队;派遣将领;或是调动、安排人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
【 11 起兵动众 】
【拼音】
qǐ bīng dòng zhòng
【解释】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 12 鸠工庀材 】
【拼音】
jiū gōng pǐ cái
【解释】
庀:准备;具备。招集工匠;准备材料。
【出处】
唐 李方郁《修中岳庙记》:“岂可不成耶?遂鸠工庀材,四旬而就。”
【 13 黩武穷兵 】
【拼音】
dú wǔ qióng bīng
【解释】
滥用兵力,任意征讨
【出处】
《周书 武帝纪论》:“若使翌日之瘳无爽,经营之志获申,黩武穷兵,虽见讥于良吏。”
小打小闹
兴 师 动 众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jyc/174074889824588.html
上一篇:丢弃的近义词_丢弃的同义词
下一篇:诱饵的近义词_诱饵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