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头鼠窜的近义词有:奉头鼠窜,弃甲曳兵,抛戈弃甲,捧头鼠窜,掉头鼠窜,溜之大吉,狼奔豕突,狼奔鼠窜,狼狈而逃,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逃之夭夭,鸟骇鼠窜,抱头鼠窜[bào tóu shǔ cuàn]的解释:窜:逃跑;乱跑。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迅速逃跑。多用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跑的样子。出自:宋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 1 奉头鼠窜 】
【拼音】
fèng tóu shǔ cuàn
【解释】
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出处】
《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 2 弃甲曳兵 】
【拼音】
qì jiǎ yè bīng
【解释】
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3 抛戈弃甲 】
【拼音】
pāo gē qì jiǎ
【解释】
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 4 捧头鼠窜 】
【拼音】
pěng tóu shǔ cuàn
【解释】
抱着脑袋,象老鼠似地逃窜。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
【出处】
《汉书 蒯通传》:“常山王奉(捧)头鼠窜,以归汉王。”
【 5 掉头鼠窜 】
【拼音】
diào tóu shǔ cuàn
【解释】
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狼狈逃窜。
【出处】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他怎肯网开三面漫相遮,教我掉头鼠窜无宁贴。”
【 6 溜之大吉 】
【拼音】
liū zhī dà jí
【解释】
溜: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掉。吉:吉利;吉祥。偷偷地跑掉为妙。指溜掉了事。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帮他几个,其中一班势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
【 7 狼奔豕突 】
【拼音】
láng bēn shǐ tū
【解释】
豕:猪。像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冲撞。比喻成群的坏人到处乱闯;任意搔扰;或敌人仓皇逃跑。
【出处】
清 归庄《击筑余音 重调》:“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 8 狼奔鼠窜 】
【拼音】
láng bēn shǔ cuàn
【解释】
狼群鼠辈到处流窜。形容人四处奔跑逃窜。
【出处】
明 沉鲸《双珠记》第十四出:“忽闻访察怕如雷,狼奔鼠窜,无由忏悔。”
【 9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
【拼音】
lǎo shǔ guò jiē,rén rén hǎn dǎ
【解释】
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
【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 10 逃之夭夭 】
【拼音】
táo zhī yāo yāo
【解释】
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出处】
《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11 鸟骇鼠窜 】
【拼音】
niǎo hài shǔ cuàn
【解释】
形容惊恐逃窜。
【出处】
宋·曾巩《救灾议》:“彼知己负有司之禁,则必鸟骇鼠窜,窃弄锄梃于草茅之中,以扞游缴之吏。”
大摇大摆
抱 头 鼠 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