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颜悦色的反义词


和颜悦色的反义词

和颜悦色的反义词有:其势汹汹冷若冰霜勃然大怒发指眦裂咄咄逼人声色俱厉声色并厉大吃一惊张牙舞爪怒目而视恶言厉色愤然作色杀气腾腾横眉怒目横眉竖眼正言厉色正颜厉色疾言厉色疾言遽色瞋目切齿瞠目而视立眉瞪眼立眉竖眼青面獠牙,和颜悦色[hé yán yuè sè]的解释: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指温和高兴的脸色。出自: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 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和颜悦色的反义词详解

1 其势汹汹

【拼音】

qí shì xiōng xiōng

【解释】

其:他的;汹汹:来势浩大。形容来势盛大凶猛的样子。

【出处】

《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2 冷若冰霜

【拼音】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解释】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3 勃然大怒

【拼音】

bó rán dà nù

【解释】

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形容突然变脸;发起脾气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4 发指眦裂

【拼音】

fà zhǐ zì liè

【解释】

头发向上竖起;眼眶也裂开。形容极度悲伤;愤怒。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5 咄咄逼人

【拼音】

duō duō bī rén

【解释】

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出处】

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6 声色俱厉

【拼音】

shēng sè jù lì

【解释】

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出处】

《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7 声色并厉

【拼音】

shēng sè bìng lì

【解释】

声色:声音和脸色。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便从己。”

8 大吃一惊

【拼音】

dà chī yī jīng

【解释】

形容非常吃惊。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9 张牙舞爪

【拼音】

zhāng yá wǔ zhǎo

【解释】

张:显露;张开;张牙:张开嘴露着牙;舞:挥舞;挥动。原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现多比喻敌人或坏人猖狂凶恶的样子。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孔子项托相问书》:“鱼生三日游于江湖,龙生三日张牙舞爪。”

10 怒目而视

【拼音】

nù mù ér shì

【解释】

怒目:瞪着发怒的眼睛;视:看。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

11 恶言厉色

【拼音】

è yán lì sè

【解释】

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12 愤然作色

【拼音】

fèn rán zuò sè

【解释】

愤然:忿怒的样子。因忿怒而变了脸色,发怒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帝愤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

13 杀气腾腾

【拼音】

shā qì téng téng

【解释】

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指杀伐之气很盛;凶神恶煞的样子。

【出处】

《前汉书平话》:“战尘郁郁,杀气腾腾,遮笼四野、蔽塞五方。”

14 横眉怒目

【拼音】

héng méi nù mù

【解释】

眉毛横竖;双目怒睁。形容强、凶狠的神情。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不一时,只听得院子里许多脚步响,早进来了横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15 横眉竖眼

【拼音】

héng méi shù yǎn

【解释】

形容强横或凶恶的神情。

【出处】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来了长安一个半月,在我面前,总看见你横眉竖眼,满脸的怨气。”

16 正言厉色

【拼音】

zhèng yán lì sè

【解释】

正:严正;厉:严厉;色:脸色。话语严正;态度严厉。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17 正颜厉色

【拼音】

zhèng yán lì sè

【解释】

颜: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出处】

明 王廷相《雅述》:“有德之人,心诚辞直,正颜厉色,不作伪饰,以为心害。”

18 疾言厉色

【拼音】

jí yán lì sè

【解释】

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19 疾言遽色

【拼音】

jí yán jù sè

【解释】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20 瞋目切齿

【拼音】

chēn mù qiè chǐ

【解释】

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出处】

《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21 瞠目而视

【拼音】

chēng mù ér shì

【解释】

瞠目:瞪大眼睛。瞪大眼睛看着。

【出处】

宋 洪迈《夷坚丁志》:“西边房门又开,一妇人衫裙俱青,抱婴儿以出,亦瞠目而视。”

22 立眉瞪眼

【拼音】

lì méi dèng yǎn

【解释】

倒竖双眉,圆瞪二目。形容暴怒的样子

【出处】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1章:“她退了两步,立眉瞪眼地用手枪朝哈叭狗一点:‘你别动!’”

23 立眉竖眼

【拼音】

lì méi shù yǎn

【解释】

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1章:“警备队员们被他立眉竖眼地一吆唤,都像夹尾巴狗似的溜逃了。”

24 青面獠牙

【拼音】

qīng miàn liáo yá

【解释】

青面:靛青色的脸;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长牙。铁青的面孔上长着很长的牙齿。形容妖魔鬼怪狰狞可怖的面孔。

【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圆驾》:“似这般狰狞汉,叫喳喳。在阎浮殿见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

和颜悦色的近义词

一团和气 和容悦色 和蔼可亲 和风细雨 平易近人 平易近民 怡颜悦色 正颜厉色 粉面含春 蔼然可亲

“和颜悦色”单字解释

和 颜 悦 色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fyc/174181975726247.html

上一篇:岌岌可危的反义词

下一篇:各行其事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