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躬屈膝的反义词


卑躬屈膝的反义词

卑躬屈膝的反义词有:不亢不卑不屈不挠不食周粟义愤填膺公正不阿刚直不阿呼幺喝六坚强不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趾高气扬龙行虎步,卑躬屈膝[bēi gōng qū xī]的解释: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出自: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卑躬屈膝的反义词详解

1 不亢不卑

【拼音】

bù kàng bù bēi

【解释】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2 不屈不挠

【拼音】

bù qū bù náo

【解释】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3 不食周粟

【拼音】

bù shí zhōu sù

【解释】

粟: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4 义愤填膺

【拼音】

yì fèn tián yīng

【解释】

膺:胸。正义的愤恨充满了胸膛。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5 公正不阿

【拼音】

gōng zhèng bù ē

【解释】

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出处】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九卷:“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可谓贤矣。”

6 刚直不阿

【拼音】

gāng zhí bù ē

【解释】

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7 呼幺喝六

【拼音】

hū yāo hè liù

【解释】

呼、喝:叫喊;幺:一;骰子的六面分别标有一至六的点数。原指赌徒高喊骰子点数的嘈杂喧哗声。现也形容盛气凌人地大声叱斥。

【出处】

元 无名氏《气英布》:“咱则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8 坚强不屈

【拼音】

jiān qiáng bù qū

【解释】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出处】

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9 坚贞不屈

【拼音】

jiān zhēn bù qū

【解释】

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

【出处】

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10 大义凛然

【拼音】

dà yì lǐn rán

【解释】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出处】

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11 宁死不屈

【拼音】

nìng sǐ bù qū

【解释】

宁:宁可;宁肯;屈:屈服。宁愿一死;决不屈服。

【出处】

明 赵弼《效颦集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12 趾高气扬

【拼音】

zhǐ gāo qì yáng

【解释】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13 龙行虎步

【拼音】

lóng xíng hǔ bù

【解释】

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像老虎那样矫健。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如龙虎不凡。旧时指帝王的仪态。

【出处】

《宋书 武帝纪》:“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

卑躬屈膝的近义词

卑躬屈节 奇耻大辱 奴颜婢膝 奴颜婢色 奴颜媚骨 崇洋媚外 摇尾乞怜 蠖屈鼠伏 阿谀奉承 降颜屈体

“卑躬屈膝”单字解释

卑 躬 屈 膝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fyc/174160520826108.html

上一篇:荒谬绝伦的反义词

下一篇:生水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