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孙山的反义词有:一举成名,发策决科,名列前茅,月中折桂,独占鳌头,蟾宫折桂,连中三元,金榜挂名,金榜题名,雁塔题名,首屈一指,名落孙山[míng luò sūn shān]的解释: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出自:宋 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 1 一举成名 】
【拼音】
yī jǔ chéng míng
【解释】
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
【出处】
唐 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 2 发策决科 】
【拼音】
fā cè jué kē
【解释】
策:策问;科:等第。拆阅策问题目,以决定录取。旧指应试取中。
【出处】
汉·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书与经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哑尔笑曰:‘须以发策决科。’”
【 3 名列前茅 】
【拼音】
míng liè qián máo
【解释】
名:名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作为报警的信号;故称“前茅”。比喻名次挂在前面。多指考试或竞赛等。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 4 月中折桂 】
【拼音】
yuè zhōng shé guì
【解释】
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出处】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五出:“但愿此去,名标金榜,折取月中桂。”
【 5 独占鳌头 】
【拼音】
dú zhàn áo tóu
【解释】
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海鳖。旧时皇宫的殿门前台阶中间刻有飞龙及巨鳌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 6 蟾宫折桂 】
【拼音】
chán gōng zhé guì
【解释】
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出处】
《晋书 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举贤良封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7 连中三元 】
【拼音】
lián zhòng sān yuán
【解释】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
【 8 金榜挂名 】
【拼音】
jīn bǎng guà míng
【解释】
见“金榜题名”。
【出处】
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直等的俺孩儿金榜挂名时,那其间新婚燕尔。”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若要洞府花烛夜,必须金榜挂名时。”
【 9 金榜题名 】
【拼音】
jīn bǎng tí míng
【解释】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黄榜;题名:写上名字。名字写在金榜上。泛指通过考试后被录取。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 10 雁塔题名 】
【拼音】
yàn tǎ tí míng
【解释】
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 11 首屈一指 】
【拼音】
shǒu qū yī zhǐ
【解释】
扳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出处】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一败涂地 曝腮龙门 榜上无名 白蜡明经 龙门点额
名 落 孙 山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fyc/174074881524434.html
上一篇:只红不专的反义词
下一篇:不足挂齿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