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喜若狂的反义词有:五内如焚,创巨痛深,哀思如潮,心如刀割,忧心如焚,怒发冲冠,怒气冲天,怒火中烧,怒火冲天,悲痛欲绝,痛不欲生,百念皆灰,肝肠寸断,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的解释: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欣喜:欢喜;若:好像;狂:感情失去控制。出自: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1 五内如焚 】
【拼音】
wǔ nèi rú fén
【解释】
焚:烧。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 2 创巨痛深 】
【拼音】
chuāng jù tòng shēn
【解释】
创:创伤。伤口大;痛苦深。比喻遭受重大的、令人极其沉痛的损失。
【出处】
南北 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臣父遭遇无道,创巨痛深,无以仰答明诏。”
【 3 哀思如潮 】
【拼音】
āi sī rú cháo
【解释】
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
【出处】
京剧《平原作战》第五场:“哀思如潮热泪洒,平川有边仇无涯。”
【 4 心如刀割 】
【拼音】
xīn rú dāo gē
【解释】
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极其痛苦难过。
【出处】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
【 5 忧心如焚 】
【拼音】
yōu xīn rú fén
【解释】
焚:火烧。忧虑、焦急得心里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忧愁、焦急。
【出处】
《诗经 小雅 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 6 怒发冲冠 】
【拼音】
nù fà chōng guān
【解释】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7 怒气冲天 】
【拼音】
nù qì chōng tiān
【解释】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 8 怒火中烧 】
【拼音】
nù huǒ zhōng shāo
【解释】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
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 9 怒火冲天 】
【拼音】
nù huǒ chōng tiān
【解释】
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出处】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程娘子]怒火冲天,不顾一切地冲向狗子拚命,却被狗子一把抓住。”
【 10 悲痛欲绝 】
【拼音】
bēi tòng yù jué
【解释】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11 痛不欲生 】
【拼音】
tòng bù yù shēng
【解释】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出处】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12 百念皆灰 】
【拼音】
bǎi niàn jiē huī
【解释】
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出处】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
【 13 肝肠寸断 】
【拼音】
gān cháng cùn duàn
【解释】
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兴高采烈 千欢万喜 喜不自禁 喜出望外 奔走相告 心花怒放 悲痛欲绝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欣喜雀跃 痛不欲生 额手称庆
欣 喜 若 狂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fyc/174074831523472.html
上一篇:大获全胜的反义词
下一篇:山青水秀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