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有中的反义词有:废话连篇,有口无心,有嘴无心,漫无边际,词不达意,词不逮意,辞不达义,辞不达意,言必有中[yán bì yǒu zhòng]的解释:中:关键的地方。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指说话很中肯。出自: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1 废话连篇 】
【拼音】
fèi huà lián piān
【解释】
形容文章或言谈中不必要的话太多。
【出处】
毛泽东《的按语》:“有时废话连篇,有时又尽量简古,好象他们是立志要让读者受苦似的。”
【 2 有口无心 】
【拼音】
yǒu kǒu wú xīn
【解释】
嘴里有啥说啥;心里却没有什么。
【出处】
明 于谦《拟吴侬曲》:“忆郎直忆到如今,谁料思深恋亦深;刻木为鸡啼不得,原来有口却无心。”
【 3 有嘴无心 】
【拼音】
yǒu zuǐ wú xīn
【解释】
犹言有口无心。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别是宝玉有嘴无心,傻子似的从没个忌讳,高兴了信嘴胡说也是有的。”
【 4 漫无边际 】
【拼音】
màn wú biān jì
【解释】
漫:不受约束;随便;边际:边缘;界限。大水广阔;一望无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或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也作“茫无边际、渺无边际。”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4章:“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
【 5 词不达意 】
【拼音】
cí bù dá yì
【解释】
达:表达。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辞不达意”。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
【 6 词不逮意 】
【拼音】
cí bù dǎi yì
【解释】
犹言词不达意。
【出处】
清·龙启瑞《覆唐子实书》:“嗣有四乡联团之议,曾泐数行奉达,仓卒中词不逮意。”
【 7 辞不达义 】
【拼音】
cí bù dá yì
【解释】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出处】
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 8 辞不达意 】
【拼音】
cí bù dá yì
【解释】
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
宋 罗烨《醉翁谈录 崔木因妓得家室》:“但恐小子不才,辞不达意。”
一语破的 一针见血 击中要害
言 必 有 中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fyc/174074787322596.html
上一篇:降志辱身的反义词
下一篇:无所作为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