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的反义词


心平气和的反义词

心平气和的反义词有:七窍生烟不平则鸣丧心病狂其势汹汹叱咤风云喜怒哀乐坐立不安声嘶力竭大发雷霆大吃一惊心粗气浮忿然作色怒不可遏怨气冲天恼羞成怒愤愤不平暴跳如雷杀气腾腾气冲斗牛气势汹汹气喘吁吁气急败丧气急败坏气急雷霆气焰嚣张火冒三丈病狂丧心,心平气和[xīn píng qì hé]的解释: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出自: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的反义词详解

1 七窍生烟

【拼音】

qī qiào shēng yān

【解释】

七窍:指两耳、两眼、两鼻孔和口。形容气愤至极;好像眼耳口鼻都要冒出火来。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忽闻此言,吓得三尺神散,七窍生烟。”

2 不平则鸣

【拼音】

bù píng zé míng

【解释】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3 丧心病狂

【拼音】

sàng xīn bìng kuáng

【解释】

丧:丧失;失去;心:指理智;狂:疯狂。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或凶残到了极点。

【出处】

《宋史 范如圭传》:“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4 其势汹汹

【拼音】

qí shì xiōng xiōng

【解释】

其:他的;汹汹:来势浩大。形容来势盛大凶猛的样子。

【出处】

《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5 叱咤风云

【拼音】

chì zhà fēng yún

【解释】

叱咤:发怒吆喝。一声怒喝;可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可以左右整个局势。

【出处】

《晋书 乞伏炽磐载记论》:“炽磐叱咤风云,见机而动。”

6 喜怒哀乐

【拼音】

xǐ nù āi lè

【解释】

形容人感情上几种不同的表现。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7 坐立不安

【拼音】

zuò lì bù ān

【解释】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8 声嘶力竭

【拼音】

shēng sī lì jié

【解释】

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出处】

《晚清文学钞 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

9 大发雷霆

【拼音】

dà fā léi tíng

【解释】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10 大吃一惊

【拼音】

dà chī yī jīng

【解释】

形容非常吃惊。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11 心粗气浮

【拼音】

xīn cū qì fú

【解释】

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

12 忿然作色

【拼音】

fèn rán zuò sè

【解释】

因忿怒而变了脸色。

【出处】

孙膑《孙膑兵法 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则也。”

13 怒不可遏

【拼音】

nù bù kě è

【解释】

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14 怨气冲天

【拼音】

yuàn qì chōng tiān

【解释】

怨恨之气冲到天空。形容怨愤情绪极大。

【出处】

明 无名氏《精忠记 应真》:“今下方黑气冲天,我佛慧眼一观,乃是临安秦桧屈陷忠臣岳飞父子,幽魂不散,怨气冲天。”

15 恼羞成怒

【拼音】

nǎo xiū chéng nù

【解释】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16 愤愤不平

【拼音】

fèn fèn bù píng

【解释】

愤愤:像生气的样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出处】

晋 王隐《晋书 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17 暴跳如雷

【拼音】

bào tiào rú léi

【解释】

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18 杀气腾腾

【拼音】

shā qì téng téng

【解释】

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指杀伐之气很盛;凶神恶煞的样子。

【出处】

《前汉书平话》:“战尘郁郁,杀气腾腾,遮笼四野、蔽塞五方。”

19 气冲斗牛

【拼音】

qì chōng dòu niú

【解释】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后指气势很盛。亦作“气冲牛斗”。

【出处】

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20 气势汹汹

【拼音】

qì shì xiōng xiōng

【解释】

汹汹:声势盛大的样子。气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21 气喘吁吁

【拼音】

qì chuǎn xū xū

【解释】

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呼吸急促;喘气不止。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李勉向一条板凳上坐下,觉得气喘吁吁。”

22 气急败丧

【拼音】

qì jí bài sàng

【解释】

同“气急败坏”。

【出处】

茅盾《子夜》十五:“桂长林脸上挂了彩,气急败丧地跑来。”

23 气急败坏

【拼音】

qì jí bài huài

【解释】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慌张失措的样子。形容羞怒、狼狈的样子。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走到山寨里叫道:‘苦也!苦也!’”

24 气焰嚣张

【拼音】

qì yàn xiāo zhāng

【解释】

嚣张:猖獗的样子。形容人威势逼人;猖狂放肆。

【出处】

《手术台就是阵地》:“气焰嚣张的日寇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等消灭了五百多人。”

25 火冒三丈

【拼音】

huǒ mào sān zhàng

【解释】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26 病狂丧心

【拼音】

bìng kuáng sàng xīn

【解释】

狂:疯狂;丧:丧失。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今日圣驾未临时,犹俨然上坐谈兵,大言不惭,病狂丧心!”

心平气和的近义词

从容不迫 平心定气 平心易气 平心静气 心和气平 息事宁人 沉声静气 沉心静气 虚心平意 虚气平心

“心平气和”单字解释

心 平 气 和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fyc/174074730221412.html

上一篇:出乖露丑的反义词

下一篇:无声无息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