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首畏尾的反义词有:万死不辞,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当机立断,披荆斩棘,敢想敢干,无所畏惧,无所畏惮,无所顾忌,无所顾惮,横冲直闯,百无禁忌,自告奋勇,豪放不羁,豪迈不羁,畏首畏尾[wèi shǒu wèi wěi]的解释:比喻作事胆子小;顾虑多。畏:畏惧;害怕。出自: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 1 万死不辞 】
【拼音】
wàn sǐ bù cí
【解释】
即使死一万次也决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辞:推辞。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 2 义无反顾 】
【拼音】
yì wú fǎn gù
【解释】
义:宜;应该做的事;反顾:回头看。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的事;绝不回头。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
【 3 前赴后继 】
【拼音】
qián fù hòu jì
【解释】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出处】
艾青《光的赞歌》:“光荣属于奋不顾身的人,光荣属于前赴后继的人。”
【 4 勇往直前 】
【拼音】
yǒng wǎng zhí qián
【解释】
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无畏惧地迎着困难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从俱摩拳擦掌,个个勇往直前。”
【 5 当机立断 】
【拼音】
dāng jī lì duàn
【解释】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出处】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6 披荆斩棘 】
【拼音】
pī jīng zhǎnjí
【解释】
披:拨开;斩:砍断;荆、棘:丛生多刺的小灌木。拨开荆;砍掉棘。指在创业阶段清除阻碍;艰苦奋斗。也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阻碍;克服各种困难。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 7 敢想敢干 】
【拼音】
gǎn xiǎng gǎn gàn
【解释】
敢于冲破某种束缚思索问题和发表意见
【出处】
康濯《太阳初升的时候》:“其实既是个细琢细磨的能人巧匠,也有着敢想敢干的猛烈劲儿。”
【 8 无所畏惧 】
【拼音】
wú suǒ wèi jù
【解释】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出处】
《魏书 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 9 无所畏惮 】
【拼音】
wú suǒ wèi dàn
【解释】
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顾忌。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
【 10 无所顾忌 】
【拼音】
wǔ suǒ gù jì
【解释】
顾忌:因有顾虑而不敢说或做。没有什么顾虑。
【出处】
《魏书 张彝传》:“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 11 无所顾惮 】
【拼音】
wú suǒ gù dàn
【解释】
见“无所顾忌”。
【出处】
《周书·宣帝纪》:“唯自尊崇,无所顾惮;国典朝仪,率情变改。”
【 12 横冲直闯 】
【拼音】
héng chōng zhí chuǎng
【解释】
见“横冲直撞”。
【出处】
沙汀《困兽记》三:“他有一种脾气,凡事只需听凭感情横冲直闯一阵……丝毫不管他所说的做的是不妥当。”
【 13 百无禁忌 】
【拼音】
bǎi wú jìn jì
【解释】
百:一切;禁忌:忌讳。无论什么都不忌讳。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61回:“若是遇见个正经朋友,山向利与不利,穴口开与不开,选择日子,便周章的百无禁忌。”
【 14 自告奋勇 】
【拼音】
zì gào fèn yǒng
【解释】
指主动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告:表明;奋勇:鼓起勇气)。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就因着自告奋勇求个恩典,说奴才情愿巴结这个缺!”
【 15 豪放不羁 】
【拼音】
háo fàng bù jī
【解释】
羁:束缚。形容人性情豪迈直爽气魄大而不受拘束。
【出处】
《清史稿 文艺传 侯方域》:“(方域)性豪迈不羁,为文有奇气。”
【 16 豪迈不羁 】
【拼音】
háo mài bù jī
【解释】
羁:束缚。形容人性情豪迈直爽,不受拘束
【出处】
《清史稿·文艺传·侯方域》:“(方域)性豪迈不羁,为文有奇气。”
左顾右盼 投鼠忌器 犹豫不决 畏头畏尾 瞻前顾后 缩手缩脚 胆小如鼠 雾鳞云爪
畏 首 畏 尾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fyc/174074621919775.html
上一篇:素雅的反义词
下一篇:残破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