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偏不倚的近义词_不偏不倚的同义词


不偏不倚的近义词

不偏不倚的近义词有:一分为二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不偏不党不可偏废不左右袒中庸之道中立不倚公公道道公正无私持平之论无偏无倚无偏无颇无党无偏没偏没向秉公无私,不偏不倚[bù piān bù yǐ]的解释: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出自: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不偏不倚的近义词详解

1 一分为二

【拼音】

yī fēn wéi èr

【解释】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出处】

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七卷:“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

2 一碗水端平

【拼音】

yī wǎn shuǐ duān píng

【解释】

比喻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

3 一视同仁

【拼音】

yī shì tóng rén

【解释】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出处】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4 不偏不党

【拼音】

bù piān bù dǎng

【解释】

不偏向任何一方。

【出处】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兼爱下》:“《周诗》曰:王道荡荡,不偏不党。”

5 不可偏废

【拼音】

bù kě piān fèi

【解释】

偏废:偏重这个放弃了那个。指对相互关联的事物不能偏重一个方面;废弃或忽视另一个方面;而应同时并重。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山谷下》:“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

6 不左右袒

【拼音】

bù zuǒ yòu tǎn

【解释】

左右袒:露出左右臂。不偏不倚,保持中立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珊瑚》:“二成又懦,不敢为左右袒。”

7 中庸之道

【拼音】

zhōng yōng zhī dào

【解释】

中:折中;庸:平常。儒家的一种主张。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8 中立不倚

【拼音】

zhōng lì bù yǐ

【解释】

倚: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出处】

《礼记·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9 公公道道

【拼音】

gōng gōng dào dào

【解释】

不偏不倚的、公平合理的事情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咱们今儿可要公公道道的贴一炉子烧饼,要有一个充正经的人。”

10 公正无私

【拼音】

gōng zhèng wú sī

【解释】

公道正直;没有私心。

【出处】

荀况《荀子 赋》:“公正无私,反见从横。”

11 持平之论

【拼音】

chí píng zhīlùn

【解释】

持平:保持公正;没有偏向。公正的议论或调和折中的言论。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二》:“先师刘文正公曰:‘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必非今之说法禅僧。’斯其持平之论矣。”

12 无偏无倚

【拼音】

wú piān wú yǐ

【解释】

谓笔直而无偏斜。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当中却有一条无偏无倚的荡平大路。”

13 无偏无颇

【拼音】

wú piān wú pō

【解释】

见“无偏无陂”。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记·释难》:“无偏无颇,亲疏同也。”

14 无党无偏

【拼音】

wú dǎng wú piān

【解释】

同“无偏无党”。

【出处】

宋·范仲淹《王者无外赋》:“令出惟行,宁分乎远者近者;德广所及,但见乎无党无偏。”

15 没偏没向

【拼音】

méi piān méi xiàng

【解释】

指为人公正无私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9回:“我就怕你挑眼,先把话说明,没偏没向。”

16 秉公无私

【拼音】

bǐng gōng wú sī

【解释】

秉:掌握,主持。指做事公道不搀杂私念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73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不偏不倚的反义词

厚此薄彼 欺软怕硬 畸轻畸重 耸人听闻

“不偏不倚”单字解释

不 偏 不 倚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jyc/175754330439228.html

上一篇:鸾凤和鸣的近义词_鸾凤和鸣的同义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