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俱焚的近义词有:不分玉石,两败俱伤,休戚与共,同归于尽,玉石俱烬,玉石俱碎,玉石同烬,玉石同焚,玉石同碎,玉石皆碎,芝艾俱焚,芝艾并焚,玉石俱焚[yù shí jù fén]的解释:俱:全部;都;焚:烧。宝玉和石头一起烧毁。比喻好的坏的、贵的贱的一起毁灭。也作“玉石同焚”。出自:《尚书 胤征》:“火焱昆冈,玉石俱焚。”
【 1 不分玉石 】
【拼音】
bù fēn yù shí
【解释】
指无有区别,同归于尽。参见“玉石俱焚”。
【出处】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向非君侯来,合郡士民当不分玉石矣。”
【 2 两败俱伤 】
【拼音】
liǎng bài jù shāng
【解释】
败:失败。俱:全。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伤;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双方都受伤害。
【出处】
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 3 休戚与共 】
【拼音】
xiū qī yǔ gòng
【解释】
彼此有福有祸都共同承受。休:福;欢乐;戚:忧愁。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出处】
明 瞿共美《天南逸史》:“臣与皇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愿自不同于诸臣,一切大政自得与闻。”
【 4 同归于尽 】
【拼音】
tóng guī yú jìn
【解释】
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毁灭。归:走向;尽:灭亡。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王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 5 玉石俱烬 】
【拼音】
yù shí jù jìn
【解释】
美玉和石头一样被烧毁。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出处】
北齐·邢子才《广平王碑文》:“群心在辰,横流具及,山崩川斗,星筼日销,昆岳既毁,玉石俱烬。”
【 6 玉石俱碎 】
【拼音】
yù shí jù suì
【解释】
犹玉石俱焚。
【出处】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救之,亦无及已。”
【 7 玉石同烬 】
【拼音】
yù shí tóng jìn
【解释】
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出处】
梁启超《新罗马》:“逆着你来便玉石同烬,顺着你来又鸡犬不宁。”
【 8 玉石同焚 】
【拼音】
yù shí tóng fén
【解释】
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出处】
《梁书·武帝纪》:“时运艰难,宗社危殆,昆同已燎,玉石同焚。”
【 9 玉石同碎 】
【拼音】
yù shí tóng suì
【解释】
犹玉石俱焚。
【出处】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同碎。”
【 10 玉石皆碎 】
【拼音】
yù shí jiē suì
【解释】
犹玉石俱焚。
【出处】
三国·魏·锺会《移蜀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
【 11 芝艾俱焚 】
【拼音】
zhī ài jù fén
【解释】
芝艾:比喻美和恶。芝艾同被烧毁。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
【出处】
《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自别乎?”
【 12 芝艾并焚 】
【拼音】
zhī ài bìng fén
【解释】
芝艾:香草和臭草,比喻善恶和美丑。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虑巫山之失火,恐芝艾之并焚耳。”
两全其美 泾渭分明 黑白分明
玉 石 俱 焚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jyc/175541511036833.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