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针毡的近义词有:坐卧不宁,坐卧不安,坐卧针毡,坐立不安,寝食不安,惶惶不安,手足无措,方寸已乱,芒刺在背,食不甘味,如坐针毡[rú zuò zhēn zhān]的解释: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出自:《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 1 坐卧不宁 】
【拼音】
zuò wò bù níng
【解释】
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常形容心绪烦乱。坐卧不宁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各事冗杂,亦难尽述,因此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 2 坐卧不安 】
【拼音】
zuò wò bù ān
【解释】
坐不稳;睡不安。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处】
《坛经 行由品》:“房中思想,坐卧不安。”
【 3 坐卧针毡 】
【拼音】
zuò wò zhēn zhān
【解释】
犹言如坐针毡。形容很不安宁。
【出处】
明·陈与郊《义犬》第四出:“狄灵庆得命回家,十分侥幸,只是心魂恍惚,坐卧针毡。”
【 4 坐立不安 】
【拼音】
zuò lì bù ān
【解释】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 5 寝食不安 】
【拼音】
qǐn shí bù ān
【解释】
睡觉、吃饭都不得安宁。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叶净能诗》:“皇帝自此之后,日夜思慕,寝食不安。”
【 6 惶惶不安 】
【拼音】
huáng huáng bù ān
【解释】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 7 手足无措 】
【拼音】
shǒu zú wú cuò
【解释】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8 方寸已乱 】
【拼音】
fāng cùn yǐ luàn
【解释】
方寸:指心。心绪纷乱。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你们别吵!我此刻方寸已乱,等我定一定神再谈。”
【 9 芒刺在背 】
【拼音】
máng cì zài bèi
【解释】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卧不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 10 食不甘味 】
【拼音】
shí bù gān wèi
【解释】
甘:味道好。吃东西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形容心中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传》:“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
如坐春风 心安理得 泰然自若
如 坐 针 毡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jyc/175266506733790.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