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气吞声的近义词_忍气吞声的同义词


忍气吞声的近义词

忍气吞声的近义词有:吞声忍让含垢忍辱含垢纳污声吞气忍委曲求全屏气吞声忍无可忍忍辱负重捻着鼻子杜口吞声气忍声吞饮泣吞声,忍气吞声[rěn qì tūn shēng]的解释:忍:忍耐。吞声:有话不敢说。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下;不能说出来。出自:元 关汉卿《鲁斋郎》:“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

忍气吞声的近义词详解

1 含垢忍辱

【拼音】

hán gòu rěn rǔ

【解释】

含:包容;垢:通“诟”;耻辱。指容忍耻辱。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

2 含垢纳污

【拼音】

hán gòu nà wū

【解释】

垢、污:脏垢;污秽。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或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3 声吞气忍

【拼音】

shēng tūn qì rěn

【解释】

吞:咽下。形容受了气勉强忍耐,不敢出声抗争

【出处】

明·高明《琵琶记·瞷询衷情》:“夫人,非是我声吞气忍,只为你爹行势逼临,怕他知我要归去,将人厮禁。”

4 委曲求全

【拼音】

wěi qū qiú quán

【解释】

勉强地去将就别人;以求得保全。也形容为顾全大局而做出忍让的姿态。委曲:曲意迁就。

【出处】

宋 欧阳修《滁州谢上表》:“知臣幸逢主圣而敢危言,悯臣不顾身微而当众怨,始终爱惜,委曲求全。”

5 屏气吞声

【拼音】

píng qì tūn shēng

【解释】

犹言忍气吞声。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贫儿屏气吞声,蹲踞墙外,又被群狗嚎吠。”

6 忍无可忍

【拼音】

rěn wú kě rěn

【解释】

忍:忍受;忍耐;无:无法。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孙礼传》:“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7 忍辱负重

【拼音】

rěn rǔ fù zhòng

【解释】

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8 捻着鼻子

【拼音】

niǎn (niē

【解释】

形容克制忍耐,受了气也不敢发作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朝奉带了舵公到汤少爷船上磕头,谢了说情的恩,捻着鼻子回船去了。”

9 杜口吞声

【拼音】

dù kǒu tūn shēng

【解释】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 黄节》:“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10 气忍声吞

【拼音】

qì rěn shēng tūn

【解释】

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出处】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11 饮泣吞声

【拼音】

yǐn qì tūn shēng

【解释】

泣:无声的哭;吞声:不敢出声。不敢放声大哭。

【出处】

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第二卷:“怅然惨,娇魂怨,饮泣吞声。”

忍气吞声的反义词

不平则鸣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忍无可忍 报雠雪恨

“忍气吞声”单字解释

忍 气 吞 声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jyc/175231932933552.html

上一篇:忍受的近义词_忍受的同义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