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心丧气的近义词有:万念俱灰,垂头丧气,妄自菲薄,委靡不振,心如死灰,心灰意冷,心灰意懒,愁眉苦脸,无精打彩,暮气沉沉,槁木死灰,没精打彩,灰心丧意,灰心短气,自怨自艾,灰心丧气[huī xīn sàng qì]的解释:灰心:心像灭了的死灰;丧气:意气沮丧。因遭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丧失信心。出自:明 吕坤《呻吟语 下 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 1 万念俱灰 】
【拼音】
wàn niàn jù huī
【解释】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万念:一切念头;俱:全;都;灰:灰心;失望。
【出处】
清 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 2 垂头丧气 】
【拼音】
chuí tóu sàng qì
【解释】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3 妄自菲薄 】
【拼音】
wàng zì fěi bó
【解释】
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过分地;菲薄:小看;轻视。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4 委靡不振 】
【拼音】
wěi mǐ bù zhèn
【解释】
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出处】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 5 心如死灰 】
【拼音】
xīn rú sǐ huī
【解释】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冯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 6 心灰意冷 】
【拼音】
xīn huī yì lěng
【解释】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出处】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 7 心灰意懒 】
【拼音】
xīn huī yì lǎn
【解释】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形容丧失信心;不图进取。灰:消沉;懒:懈怠。
【出处】
元 乔吉《玉交枝 闲适》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 8 愁眉苦脸 】
【拼音】
chóu méi kǔ liǎn
【解释】
苦:痛苦。忧愁得眉头紧锁;哭丧着脸。形容愁容满面的样子。也作“愁眉苦眼”。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
【 9 无精打彩 】
【拼音】
wú jīng dǎ cǎi
【解释】
形容不高兴,提不起劲儿。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言毕,只是长吁短叹无精打彩的,不象往日高兴。”
【 10 暮气沉沉 】
【拼音】
mù qì chén chén
【解释】
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
【出处】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受命执政,生气勃勃,但朝廷却是暮气沉沉。”
【 11 槁木死灰 】
【拼音】
gǎo mù sǐ huī
【解释】
干枯的树木;冷却的灰烬。比喻心灰意冷;消沉已极或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冷漠无情。槁:干枯。
【出处】
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12 没精打彩 】
【拼音】
méi jīng dǎ cǎi
【解释】
形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好没意思的。”
【 13 灰心丧意 】
【拼音】
huī xīn sàng yì
【解释】
犹言灰心丧气。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凤姐因方才一段话已经灰心丧意,恨娘家不给争气,又兼昨夜园中受了那一惊,也实在没精神。”
【 14 灰心短气 】
【拼音】
huī xīn duǎn qì
【解释】
见“灰心丧气”。
【出处】
寄生《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是诚中国前途之隐忧,而足使倡言革命者灰心短气者也。”
【 15 自怨自艾 】
【拼音】
zì yuàn zì yì
【解释】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得意扬扬 得意洋洋 意气扬扬 意气风发 扬扬得意 沾沾自喜 痛快淋漓 自鸣得意 踌躇满志
灰 心 丧 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