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的近义词有:不避汤火,两肋插刀,入火赴汤,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历尽艰险,奋不顾身,探汤蹈火,杀身致命,水火不辞,粉身碎骨,肝脑涂地,赴汤投火,赴汤跳火,赴火蹈刃,赴蹈汤火,马革裹尸,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的解释: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出自:晋 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 1 不避汤火 】
【拼音】
bù bì tāng huǒ
【解释】
汤:沸水;火:战火。指不畏凶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 2 两肋插刀 】
【拼音】
liǎng lèi chā dāo
【解释】
两边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敢于赴汤蹈火。
【出处】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让老乔先撤,你为他两肋插刀顶上一阵。”
【 3 入火赴汤 】
【拼音】
rù huǒ fù tāng
【解释】
喻不避艰险。
【出处】
《四游记·老君道教源流》:“入火赴汤,下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
【 4 冲锋陷阵 】
【拼音】
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解释】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出处】
《北齐书 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 5 出生入死 】
【拼音】
chū shēng rùsǐ
【解释】
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6 奋不顾身 】
【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
【解释】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 7 探汤蹈火 】
【拼音】
tàn tāng dǎo huǒ
【解释】
犹言赴汤蹈火。喻不怕任何艰险。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宁南兵变,料无人能将檄传;探汤蹈火咱情愿,也只为文士遭谴。”
【 8 水火不辞 】
【拼音】
shuǐ huǒ bù cí
【解释】
见“水火不避”。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 9 粉身碎骨 】
【拼音】
fěn shēn suì gǔ
【解释】
全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
【出处】
唐 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 10 肝脑涂地 】
【拼音】
gān nǎo tú dì
【解释】
肝胆脑浆溅了一地。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涂: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大战十七,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
【 11 赴汤投火 】
【拼音】
fù tāng tóu huǒ
【解释】
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小人受侯爷大恩,别说行刺,就是赴汤投火也是情愿的。”
【 12 赴汤跳火 】
【拼音】
fù tāng tiào huǒ
【解释】
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8回:“小夫人说那里话!若肯在老爷前,抬举小人一二,便消受不了。虽赴汤跳火,敢说不去?”
【 13 赴火蹈刃 】
【拼音】
fù huǒ dǎo rèn
【解释】
赴:前往;蹈:踩踏。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 14 赴蹈汤火 】
【拼音】
fù dǎo tāng huǒ
【解释】
赴:前往;蹈:踩;汤:热水。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
【出处】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
【 15 马革裹尸 】
【拼音】
mǎ gé guǒ shī
【解释】
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坐视不救 贪生怕死
赴 汤 蹈 火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jyc/174074847323785.html
上一篇:出世的近义词_出世的同义词
下一篇:出席的近义词_出席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