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
不时之需
【成语拼音】
[bù shí zhī xū]
【成语解释】
不时:不定什么时候。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
【成语出处】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成语例句】
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宾语;表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需要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近代成语
【标准拼音】
时,不能读作“shì”。
【繁体字形】
不時之需
【英文翻译】
possible period of want or need
【成语故事】
不时之需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不时之需”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高中生成语 B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时候 需要 不时之须
不字的详细解释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时字的详细解释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之字的详细解释
【需】:1.需要:需求。按需分配。2.需用的财物:军需。
需字的详细解释
一定之规
不时之须 备而不用
不时之需 不时之须 作事不时 四时之气 一时之标 一时之冠 一时之权 一时之秀 一时之选
不字的成语 时字的成语 之字的成语 需字的成语 不开头的成语 时开头的成语 之开头的成语 需开头的成语 bu的成语 shi的成语 zhi的成语 xu的成语bszx的成语不时什么什么的成语不什么之什么的成语不什么什么需的成语什么时之什么的成语什么时什么需的成语什么什么之需的成语
要有充分的商品储备,以应不时之需,这样,人心才会安定。
先养兵蓄锐,亦应不时之需。
他不吸烟,家里放着香烟是为了款待客人,以备不时之需。
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穷人花的是自己的赚的钱,而且还会努力攒一点,以备不时之需;富人花的是所有能抓到手的钱,而且不管是谁的,不计后果。丁黑
把那计划收起来并存着以防不时之需。
已还住房贷款本金在您需要时可随时再借解决您不时之需.
带个备用轮胎去,以备不时之需.
国家对钱粮都有一定的库存,以备不时之需.
* 不时之需的意思 不时之需的成语解释 不时之需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hycd/176023050442332.html
上一篇:膀大腰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