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议 驳议,读作boyi,汉语词语,意指辩驳纠正他人的议论。
【拼音读音】
[bó yì]
【汉字注音】
ㄅㄛˊ ㄧˋ
【简繁字形】
駁議
【是否常用】
是
(1) [correct]
(2) 对别人主张、建议进行辩驳(多指书面的)
(3) 驳斥别人时提出的意见(多指书面的)
祖冲之勇敢地进行了辩论,写出了一篇非常有名的驳议,指《辩戴法兴难新历》
(4) 臣属向皇帝上书的一种,多指在书中驳斥别人的意见。如:柳宗元的《驳复仇议》
汉时臣属对朝廷决策有异议而上书,称为「驳议」。《东观汉记.卷一七.宋均传》:「数纳策谋,每驳议,未尝不合上意。」《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也作「駮议」。
驳字的详细解释
【议】:1.讨论;商量:自报公议。2.意见:建议。提议。3.评论:物议。无可非议。
议字的详细解释
反驳驳回驳斥斑驳批驳辩驳驳壳枪驳倒驳船驳杂斑驳陆离驳议回驳驳岸驳论驳运盘驳货驳驳子驳复
会议建议协议议会决议审议议论议员议长议案评议抗议争议议题倡议提议商议议程议定书议事
会议上,我们对他的主张提出了驳议.
我觉得这个提法有问题,今日试驳议之.
愚谓凡为驳议者,皆当引律令、经传,不得直以情言,无所依准,以亏旧典。
陈昌发不同意他的话,驳议说:旧时候从事老行业的人,大多是一辈儿传一辈儿,干上这行也喜欢这行,凭手艺吃饭,不嫌贵贱。
而私相杀人之风的积弊,两度提出驳议:夫《轻侮》之法,先帝一切之恩,不有成科班之律令也。
袁崇焕为宁前道,提出驳议,说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
汉使既到,便偃蹇自信;若复遣之,虏必自谓得谋,其群臣驳议者不敢复言。
自张璁、霍韬献议,论者指为干进,逆钳人口,致达礼者不敢驳议。
* 驳议的读音是:bó yì,驳议的意思:驳议 驳议,读作boyi,汉语词语,意指辩驳纠正他人的议论。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hycd/175858009840448.html
上一篇:暴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