髻子 髻子,中国古代妇女发式,或名缬子髻。始自两普。此髻式,在晋惠帝元康中(291—300),有妇人结发,髻既成,以缯急束其环,名曰“撷子髻”,始自宫中,天下化之。
【拼音读音】
[jì zǐ]
【汉字注音】
ㄐㄧˋ ㄗˇ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是
发髻。喻指山峰。
挽束在头顶上的发结。 元.杨维桢〈六宫戏婴图〉诗:「旃檀小殿吹天香,新兴髻子换宫妆。」 《老残游记.第九回》:「倘若叫那和尚留了头,也挽个髻子,披件鹤氅,道士剃了发,著件袈裟,人要颠倒呼唤起来了。」
髻字的详细解释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子字的详细解释
发髻髻子抓髻丫髻螺髻髻鬟髮髻辫髻飛天髻雲髻懶髻烏蠻髻鸞髻烏紗髻墮馬髻纏髻兒廣袖高髻鵝梨旋風髻項髻辮髻
孩子儿子女子日子分子男子电子房子样子妻子子女知识分子身子屋子院子肚子小伙子班子鼻子桌子
* 髻子的读音是:jì zǐ,髻子的意思:髻子 髻子,中国古代妇女发式,或名缬子髻。始自两普。此髻式,在晋惠帝元康中(291—300),有妇人结发,髻既成,以缯急束其环,名曰“撷子髻”,始自宫中,天下化之。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hycd/175800661639797.html
上一篇:叽叽嘎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