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凇 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叫做雨凇。俗称“树挂”,也叫冰凌、树凝,形成雨凇的雨称为冻雨。我国南方把冻雨叫做“下冰凌”、“天凌”或“牛皮凌”。 《春秋》载: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这则记载的意思是: 鲁成公十六年春天、周历正月、下雨、树木枝条上凝聚了雨冰(就是“雨凇”)。这是世界上对雨凇的较早记载。
【拼音读音】
[yǔ sōng]
【汉字注音】
ㄩˇ ㄙㄨㄥ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是
[silver thaw] 常称作&“冰挂&”。极冷的水滴同物体接触形成的冰层,或在低于冰点的情况下雨落在地表,物体上形成的冰层
雨字的详细解释
【凇】:见〖雾凇〗、
凇字的详细解释
小雨风雨大雨暴雨雷阵雨雨水下雨中雨雷雨降雨细雨阵雨春雨雨季阴雨雨天雨点未雨绸缪酸雨暴风雨
雨凇花凇
基于江西省83个常规气象站近50年雨凇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西省雨凇天气的时空分布规律。
雾凇主要出现在北方地区,雨凇主要出现在南方。
周雨凇有一个未见几面的师爷。
周雨凇端着酒杯遥敬青衣书生一杯。
身披凤袍的女子便是大蜀当今皇后夏雨凇。
* 雨凇的读音是:yǔ sōng,雨凇的意思:雨凇 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叫做雨凇。俗称“树挂”,也叫冰凌、树凝,形成雨凇的雨称为冻雨。我国南方把冻雨叫做“下冰凌”、“天凌”或“牛皮凌”。 《春秋》载: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这则记载的意思是: 鲁成公十六年春天、周历正月、下雨、树木枝条上凝聚了雨冰(就是“雨凇”)。这是世界上对雨凇的较早记载。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hycd/174238431326652.html
上一篇:雨烟
下一篇: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