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隶 (词语概念)皂隶,指旧时衙门里的差役。语出《左传·隐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皁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三侠五义》第五十回:江樊却又上了开封府当皂隶,暗暗的熬上了差役头目。《儒林外史》第八回:“皂隶若取那轻的,就知他得了钱了。”
【拼音读音】
[zào lì]
【汉字注音】
ㄗㄠˋ ㄌㄧˋ
【简繁字形】
皂隸
【是否常用】
是
[yamen runner] 旧时衙门里的差役
古代称衙门中的差役。 《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于外亲,降为皂隶,纵不为身,奈宗庙何!」 《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只听得两傍皂隶一声吆喝,蜂拥上前,扯脚拽腿。」
皂字的详细解释
【隶】:1.附属:隶属。2.旧社会里地位低下被奴役的人:奴隶。仆隶。3.衙役:皂隶。隶卒。4.汉字形体的一种:隶书。汉隶。
隶字的详细解释
贩夫皂隶
肥皂香皂青红皂白肥皂泡皂白皂角皂荚药皂藥皂不问青红皂白不分青红皂白皂片皂化皂素皂隶砂皂浓皂水販夫皂隸靑紅皂白不問皂白
奴隶隶属奴隶主奴隶社会隶书皂隶奴隶人隶卒闽隶驺隶萌隶愍隶饿隶今隶锺隶奚隶罪隶驿隶厮隶钟隶
开始,兵马司和衙门的皂隶不愿意方这些难民入城,理由是,刚刚便是他们被乱匪裹挟,差点酿成大祸,而且保不齐他们中还有乱匪的奸细。
见还不肯招供,就上了夹棍,皂隶一发力,于大郎剧痛钻心登时昏过去了。
他故意装着有些害怕的样子,还摆着官架子,让牵马的皂隶留神一点,别把他们摔下马来。
皂隶涎皮涎脸,油腔滑调说道,“这么说,喜酒也没得吃了?”。
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
皂隶这一走,方老汉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定,而一家老少也无比欢欣,庆幸只花了二两碎银就轻松度过难关。
城门处熙熙攘攘,兵马司的兵卒和十余个皂隶挥舞着短棍和皮鞭,催促着难民尽快进城,婴孩和女子的啼哭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皂隶是明朝繇役制度下的工种。
你看县尊老爷,已将三个泼皮拘押起来,又命三班六房的衙役皂隶们满城寻索,处断不可谓不公。
* 皂隶的读音是:zào lì,皂隶的意思:皂隶 (词语概念)皂隶,指旧时衙门里的差役。语出《左传·隐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皁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三侠五义》第五十回:江樊却又上了开封府当皂隶,暗暗的熬上了差役头目。《儒林外史》第八回:“皂隶若取那轻的,就知他得了钱了。”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hycd/174123248225849.html
上一篇:暂息
下一篇: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