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 (汉语词语)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拼音读音】
[zhū hóu]
【汉字注音】
ㄓㄨ ㄏㄡˊ
【简繁字形】
諸侯
【是否常用】
是
[the feudal princes;dukes or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 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mipot; 苏洵《六国论》
封建时代列国的国君。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至汤王时,为诸侯与葛为邻,葛君不道,苦虐其民,汤王伐之。」
诸字的详细解释
【侯】:[hòu]闽侯(Mǐnhòu),地名,在福建。[hóu]1.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公侯。2.泛指达官贵人:侯门似海。3.姓。
侯字的详细解释
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天子令诸侯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窃钩窃国 挟天子以令诸侯 珠槃玉敦 富埒王侯 山河表里 随珠和璧 九合一匡 裂土分茅 破釜焚舟 汤去三面 执牛耳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五侯九伯 万家之侯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安邦定国 窃钩盗国
诸多诸如诸位诸侯诸葛亮付诸诸君诸如此类诉诸诸子诸葛诸公付诸东流诸子百家置诸高阁反求诸己事后诸葛亮赛过诸葛亮衮衮诸公公诸于世
诸侯王侯侯爵公侯万户侯夏侯萬家之侯通侯侯门深似海拜将封侯万家之侯張侯論縣侯鄴侯書漢壽亭侯挾天子而令諸侯鄴侯諸侯長閩侯設侯
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闻文、武受命,伐不义以安诸侯大夫,未闻弊诸夏以役夷、狄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天下既平,天下大恺,春嵬秋尔,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
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 诸侯的读音是:zhū hóu,诸侯的意思:诸侯 (汉语词语)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hycd/17407053679665.html
上一篇:洗钱
下一篇: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