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子 辫子是将成束的头发编织而成的发型。常见的方法是将三束头发编起来。在编织时,先将三束头发并排放平,然后将左边一束和中间一束交叉,之后将右边一束和中间的一束交叉,如此反复。清朝时男性的头发就是这样编成的。
【拼音读音】
[biàn zi]
【汉字注音】
ㄅㄧㄢˋ ㄗ
【简繁字形】
辮子
【是否常用】
是
(1) [pigtail;plait;braid]∶分股编紧的头发
(2) [queue]∶用天然的头发或人造头发编的吊在脑后的东西,有时候和头上戴的假发连在一起或者附加在帽子上
(3) [handle]∶比喻把柄
用线状物或头发编成的长条。 《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头上戴了一顶新褐色毡帽,一个大辫子,漆黑漆黑拖在后边。」 《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回称割掉辫子,将来革命容易些。」 也称为「辫儿」。
把柄。 如:「他虽然小心翼翼,但终让我抓到他的小辫子。」
辫字的详细解释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子字的详细解释
辫子小辫儿小辫子发辫梳辫子抓辫子翘辫子马尾辫揪辫子辫绳辫髻抓小辫子打辫子髫辫小辫辫发绦辫曲辫子跷辫子南辫
孩子儿子女子日子分子男子电子房子样子妻子子女知识分子身子屋子院子肚子小伙子班子鼻子桌子
我长着椭圆形的小脸蛋,梳着两个长长的辫子,一双大大的眼睛,一笑起来就变成了弯弯的月牙儿。我的皮肤比较黑,这是爸爸遗传给我的最大特征。
一头乌黑柔软的头发,梳着许多根又细又长的小辫子。雪白的瓜子脸,细长的眉毛下闪动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流露出聪颖的光芒。
路边的柳树吐出点点嫩芽,摇着她那又细又长的大辫子,好像在欢迎春姑娘的到来。噢!我又找到春姑娘了,她在柳树姑娘里!
一张白净的瓜子脸,头上扎着两个细细的辫子,加上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和一双戴着眼镜的眼睛,凑成一个活泼机灵的我。
浓密的头发天然卷曲着,栗色辫子闪烁着格外美丽的金光。
杨柳披散地垂下纤细柔软的枝条,宛如刚洗过头没梳辫子的姑娘的长发。
女孩头上的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
她那乌黑的头发,梳成两条不长的辫子,垂挂在耳旁,上面还结着两个大红色的蝴蝶结,好像两只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柳树在小河边听着春之歌,微风一吹它摇动起像小辫子那样的枝条,好像在说:“春天真美!”。
* 辫子的读音是:biàn zi,辫子的意思:辫子 辫子是将成束的头发编织而成的发型。常见的方法是将三束头发编起来。在编织时,先将三束头发并排放平,然后将左边一束和中间一束交叉,之后将右边一束和中间的一束交叉,如此反复。清朝时男性的头发就是这样编成的。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hycd/17406982766207.html
上一篇:新风
下一篇:创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