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官贵人的反义词有:凡夫俗子,升斗小民,布衣芒屩,平头百姓,平民百姓,平民百胜,村夫俗子,村夫野老,村野匹夫,田夫野叟,田父野老,草茅之臣,贩夫皂隶,贩夫走卒,贩夫驺卒,阿狗阿猫,黎民百姓,达官贵人[dá guān guì rén]的解释:指地位高的官吏和显赫而有权势的人物。出自: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九卷:“京师都会,好恶万端贵人,达官盈门。”
【 1 凡夫俗子 】
【拼音】
fán fū sú zǐ
【解释】
泛指平庸的人。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9回:“瞧我这凡夫俗子,不能交通神明,所以梦都没有一个。”
【 2 升斗小民 】
【拼音】
shēng dǒu xiǎo mín
【解释】
家里没有多存粮食。比喻贫穷的老百姓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升斗小民,却立刻就感到了威胁,米店在闭城之前,就已歇业。”
【 3 布衣芒屩 】
【拼音】
bù yī máng juē
【解释】
布衣:麻布衣服;芒屩:草鞋。穿布衣和草鞋。指平民百姓
【出处】
元·无名氏《范张鸡黍》第四折:“多谢你荆州太守汉循良,举荐我布衣芒屩到朝堂。”
【 4 平头百姓 】
【拼音】
píng tóu bǎi xìng
【解释】
平头:古人不做官的人。指普通百姓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 5 平民百姓 】
【拼音】
píng mín bǎi xìng
【解释】
指普通百姓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假如桀是个平民百姓,还造得许多恶业否?”
【 6 村夫俗子 】
【拼音】
cūn fū sú zǐ
【解释】
指粗野鄙俗的人。
【出处】
清 李渔《风筝误 鹞误》:“我虽然不识字,不晓得诗的好歹,只是写得这几行子出的,也不是个村夫俗子了。”
【 7 村夫野老 】
【拼音】
cūn fū yě lǎo
【解释】
旧指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和老人。
【出处】
明·焦竑《玉堂丛语·行谊》:“周文襄公忱巡抚江南时,尝支驺从入田野间,与村夫野老相语,问疾苦。”
【 8 村野匹夫 】
【拼音】
cūn yě pǐ fū
【解释】
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旧指没有知识、没有地位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 9 田夫野叟 】
【拼音】
tián fū yě sǒu
【解释】
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
【出处】
宋·曾巩《福州拟贡荔枝状》:“其尤殊绝者,则抑于下土,使田夫野叟往往属厌,而大官不得献之于陛下。”
【 10 田父野老 】
【拼音】
tián fù yě lǎo
【解释】
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
【出处】
《宋史·苏轼传》:“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 11 草茅之臣 】
【拼音】
cǎo máo zhī chén
【解释】
草茅:杂草。比喻在野无权的人
【出处】
《仪礼·士相见礼》:“在野则曰草茅之臣。”
【 12 贩夫皂隶 】
【拼音】
fàn fū zào lì
【解释】
泛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出处】
王古鲁《本书的介绍》:“金的所以腰斩《水浒》修改《水浒》,为的是不愿‘贩夫皂隶都看’。”
【 13 贩夫走卒 】
【拼音】
fàn fū zǒu fú
【解释】
旧指小贩和差役。泛指旧社会里地位低下者。
【出处】
阿英《吃茶文学论》:“若夫乡曲小子,贩夫走卒,即使在疲乏之余,也要跑进小茶馆去喝点茶。”
【 14 贩夫驺卒 】
【拼音】
fàn fū zōu zú
【解释】
小商贩和隶役。泛指地位低下的人。
【出处】
清·龚自珍《王仲瞿墓表铭》:“以故大江之南,大河之北,南至闽粤、热河,贩夫驺卒,皆知王举人。”
【 15 阿狗阿猫 】
【拼音】
ā gǒu ā māo
【解释】
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出处】
鲁迅《我们要批评家》:“然而新的批评家不开口,类似批评家之流便趁势一笔抹杀:‘阿狗阿猫’。”
【 16 黎民百姓 】
【拼音】
lí mín bǎi xìng
【解释】
指普通老百姓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与民同乐。”
名公巨卿 名卿巨公 王侯将相 王公大人 王公贵人 皇亲国戚 衮衮诸公 达官显宦 达官要人 达官贵要
达 官 贵 人
本文链接:http://www.tadn.cn/fyc/175638219337899.html
上一篇:大风大浪的反义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